一、種蛋在產出前后的變化過程
在輸卵管中,潮濕的蛋白膜可使水分自由通過,一些細菌也可以“穿透”蛋白膜進入蛋殼;此后,蛋白膜漸漸變干,形成防止細菌“穿透”的結構;“穿透”進入蛋殼的細菌還可能進入蛋白,蛋白中的抗菌蛋白質在產前的酸度下對細菌具有殺傷作用。最后一道抗菌屏障是卵黃膜。同時,外殼膜變干,包纏在內殼膜上,形成一道生理屏障,完成這一過程約需24小時。當細菌“穿透”作用減弱時,在較高溫度的條件下,蛋白開始發生變化,為胚胎發育做準備,這包括在外胚層兩側建立最佳酸堿梯度和液化蛋白,以降低氣體交換和養分釋放的阻力;完成這一過程的時間長短,取決于雞蛋的蛋白質量,而蛋白質量又取決于遺傳、環境和營養等因素。如果種蛋貯存時間過長,那么蛋白的變化會超出胚胎發育的最佳生理點,因此,為了降低儲存對種蛋品質的影響,人們常常采用控制環境的方法,放慢蛋白的液化速度和降低代謝,推延達到最佳點的時間。
二、加強開產母雞的培訓,避免在地面產蛋
開產前后的一段時間(23-29周)是一個關鍵時期,母雞的產蛋習性在這個時期內形成,如果母雞形成在地面產蛋的習慣,那么它們將終生在地面產蛋,這些蛋將不能作為入孵種蛋,這極大地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,因此要加強對母雞的培訓,使其習慣在產蛋箱內產蛋。安裝產蛋箱后,應添加足夠的墊料,每天翻動一次墊料,全天開啟產蛋箱門,可在產蛋箱內放置一些乒乓球,引誘母雞在產蛋箱內產蛋。開產后,增加巡視雞舍的次數;發現有地面蛋,隨時撿起;發現在地面做窩并準備產蛋的母雞,抓起放進產蛋箱。盡量減少雞舍內的陰暗角落,防止母雞在這種地方產蛋。比如,在平養雞舍,產蛋箱底距地只有30-40厘米,母雞極易在下面產蛋,因此建議用塑料網或其它材料封閉產蛋箱下方的空間;在“兩高一低”的雞舍,人們常常使用木條板,作人員階梯,母雞也易在下方產蛋,因此建議將其移出室外或將其封閉好。
三、加強產蛋箱的管理,防止種蛋污染
由于雞蛋產出后首先接觸的是產蛋箱,產蛋箱的環境將直接影響雞蛋的衛生,因此在產蛋舍的日常管理中應把產蛋箱作為一個重要的管理環節。
操作建議:
1、在產蛋箱頂部安裝一條鐵絲,防止雞只在上面棲息和大便。
2、用濕布檫拭產蛋箱的頂部,每周兩次。
3、每天檢查產蛋箱的底部,發現有問題及時修理。
4、產蛋箱的墊料最好使用稻殼。
5、在關閉產蛋箱前檢查墊料是否充足,如不足立即補足。
6、產蛋箱的墊料應經常更換,一般每兩周換一次。
7、在撿蛋時,如發現產蛋箱內有雞糞或破蛋,隨手將它們和臟墊料去除。
8、開燈后開啟產蛋箱,關燈前關閉產蛋箱。
四、精心選擇種蛋,防止種蛋交差污染
這項工作應主要在雞舍內集蛋時完成,以減少擺弄種蛋的次數,但在大多數養雞公司,則主要在孵化廳完成。種蛋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:
1、臟蛋、破蛋、裂紋蛋不可當作種用。若不挑出,在孵化過程中,則是一大污染源。
2、種蛋帶有小糞粒,不能用手搓,要用刀片刮。
3、窩外蛋不可作種用。有的窩外蛋看上去很干凈,一些人認為淘汰很可惜,就作了種用,這一點不可取。
4、薄殼蛋、沙皮不可作種用。
五、種蛋外觀質量監測
種蛋收集和選擇時常出現一些問題,并造成孵化率降低。若這一問題不解決,就會造成更加嚴重的雛雞質量問題。本監測簡單、用時少,易于發現和量化種蛋選擇和收集問題。
種蛋質量監測應每周做一次,從每個雞群所產種蛋中抽取五盤一一檢查,并在檢測中記下有問題的蛋數,以此來量化種蛋收集和選擇中的問題,建立各項指標的標準,對每個雞群進行評估。
下表為雞蛋質量監測單。這一規程將證明哪些雞群集蛋工作令人滿意;哪些雞群需要再做培訓(如本例中的B群)。從種蛋質量監測中獲得的信息應通知雞場管理人員,以便他們與生產者一起提高種蛋收集與選擇的操作質量。